爸媽幫寶寶入睡,是越多越好?縱向研究告訴你答案

 


近日,以色列內蓋夫本-古里安大學心理學系的研究團隊發表了一項重要的縱向研究,探討了父母在入睡時和夜間的參與如何影響嬰兒睡眠發展,同時也研究了嬰兒睡眠問題是否會導致父母增加其參與度。這項研究成果為了解嬰兒睡眠與父母行為之間的雙向關係提供了寶貴的科學依據。



➡研究背景

嬰兒睡眠在生命第一年經歷顯著變化,包括睡眠時間減少、睡眠集中於夜間,以及睡眠鞏固和調節能力的發展。儘管大多數嬰兒在約6個月齡時能夠獲得睡眠調節能力,但約有20-30%的嬰幼兒未能發展這種能力,表現為入睡困難和頻繁的夜間醒來,需要父母干預。

Anders的嬰兒睡眠交互模型描述了嬰兒睡眠發展如何受到生物因素(如生理系統成熟、氣質)和社會環境因素(如文化規範、父母干預行為)之間的動態互動影響。該模型中最直接的聯繫是父母睡眠相關行為與嬰兒睡眠之間的關係,這種關係被認為是雙向的。


➡研究方法

🧰參與者

研究團隊招募了232對期待第一個(85%)或第二個(15%)孩子的夫婦。在4個月、8個月和12個月時,分別有207、177和154個家庭完成了研究評估。母親在懷孕期間的平均年齡為29.8歲,父親的平均年齡為31.5歲。絕大多數母親(90.8%)和父親(83.5%)擁有學士或更高學歷。


🧰測量工具

研究使用了三種主要工具評估嬰兒睡眠:

  1. 腕踝式活動記錄儀(Actigraphy):一種佩戴在嬰兒腳踝上的微型設備,連續7個工作日夜晚記錄嬰兒的運動,用於客觀測量嬰兒的睡眠-清醒模式。測量指標包括:

    • 睡眠開始後清醒時間(WASO)
    • 持續5分鐘或更長時間的夜間醒來次數
    • 從入睡到早晨醒來之間最長的無醒來睡眠期間
    • 睡眠總時間(分鐘)
  2. 睡眠日記:父母在每個評估夜晚的次日早晨填寫,記錄嬰兒的睡眠情況。記錄的內容包括:

    • 夜間清醒時間(WASO)
    • 夜間醒來次數
    • 基於父母回答「您如何評價嬰兒的睡眠品質?」的問題(1分=很糟糕,10分=極好)
    • 睡眠總時間(分鐘)
  3. 簡短嬰兒睡眠問卷(BISQ):評估嬰兒平均睡眠模式的有效問卷。問卷包括:

    • 夜間清醒時間(WASO)
    • 夜間醒來次數
    • 主觀睡眠問題感知(「您認為您孩子的睡眠是個問題嗎?」,1=完全不是,5=非常是)
    • 睡眠總時間(分鐘)

🧰父母參與評估



父母在入睡時和夜間的參與評估基於睡眠日記中的評分量表,評分從低參與(1分)到高/主動參與(5分)不等。這些選項包括:
  1. 低參與度:嬰兒在嬰兒床獨立入睡,沒有父母幫助
  2. 中低參與度:嬰兒在嬰兒床中入睡,有父母被動在場(沒有說話、觸摸等)
  3. 中等參與度:嬰兒在嬰兒床中入睡,有父母短暫的主動幫助(如輕拍),少於2分鐘
  4. 中高參與度:嬰兒在嬰兒床中入睡,有父母延長的主動幫助
  5. 高參與度:嬰兒在嬰兒床入睡,有照顧者的主動幫助(如搖晃、餵食)或在父母床上

主動參與行為主要包括:餵食、搖晃、抱著和輕拍。



📋主要研究結果

描述性分析

研究發現,隨著嬰兒年齡增長,睡眠品質有顯著改善

  • BISQ測量:夜間醒來次數在4個月時較12個月時高;WASO在4個月時比8個月和12個月時高;夜間睡眠時間在4個月時比8個月和12個月時短。

  • 睡眠日記:4個月和8個月時的夜間醒來次數高於12個月;4個月時的WASO高於8個月,且4個月和8個月時高於12個月;夜間睡眠時間在4個月時低於8個月和12個月。

  • 活動記錄儀:夜間醒來次數和WASO在4個月時高於8個月和12個月;最長無醒來睡眠期間在4個月時短於12個月;夜間睡眠時間在4個月時少於8個月和12個月。

父母參與度也隨著嬰兒成長而降低:入睡時的參與度在4個月時高於12個月;夜間參與度在4個月和8個月時高於12個月。



📃相關分析

控制睡眠安排(獨立睡眠、同房不同床、共床)後,研究發現父母入睡時和夜間參與度與嬰兒客觀和主觀睡眠品質測量之間存在顯著相關

一般而言,較高的父母參與度與更多的夜間醒來次數、更長的清醒時間和較差的睡眠品質相關。這些相關性在父母報告的睡眠測量中比在活動記錄儀測量中更為顯著。


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為了探討父母參與和嬰兒睡眠之間的前瞻性雙向關係,研究使用結構方程模型(SEM)分析了六個不同模型。主要發現包括:

  • 父母驅動影響

    • 4個月時較高的入睡時父母參與預測了從4到8個月嬰兒夜間醒來次數的增加
    • 8個月時較高的入睡時和夜間父母參與預測了從8到12個月嬰兒WASO的增加
  • 嬰兒驅動影響

    • 僅有一個模型顯示了顯著的嬰兒驅動影響:4個月時感知到的嬰兒睡眠問題較多預測了從4到8個月父母入睡時參與度的降低







研究意義與結論

這項縱向研究提供了重要證據,表明父母在入睡時和夜間的參與方式對嬰兒睡眠發展有顯著影響,特別是在嬰兒生命第一年的後半段。較高程度的父母參與(特別是主動安撫行為)可能妨礙嬰兒發展夜間自我安撫技能,導致更多的夜間醒來和更長的清醒時間。

相比之下,研究只發現有限證據支持嬰兒睡眠問題會影響父母參與行為的假設。僅有一個模型顯示,感知到的嬰兒睡眠問題可能導致父母降低其參與度,這可能是因為父母意識到減少參與有助於改善嬰兒睡眠。

研究結果對臨床實踐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針對嬰兒睡眠問題的預防和干預。研究建議:

  • 睡眠干預可能在6個月齡後更為有效,此時嬰兒的生理睡眠系統更加成熟
  • 指導父母修改和限制睡眠環境中的安撫行為可能有助於改善嬰兒睡眠
  • 需要認識到嬰兒的個體差異,為父母提供個性化建議

此外,客觀與主觀測量之間的差異突顯了多方法評估嬰兒睡眠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Matzliach O, Horwitz A, Ran-Peled D, Tikotzky L.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bi-directional relations between parental bedtime and nighttime involvement and infant sleep. Sleep Medicine. 2025;129:55-66.


註:本文內容基於以色列內蓋夫本-古里安大學心理學系發表的研究,適合對嬰兒睡眠與父母參與關係感興趣的醫學相關背景家長閱讀。


LINE分享文章

Archive

熱門文章

  • 最近有機會整理一些門診常被問到3個問題,這一篇主要針對年齡介於1到2歲之間的孩子。
  • 作息記錄 進入3C盛行,手機不離身的時代, 記錄幼兒作息,尤其是睡眠時間的方法, 從傳統的紙筆(睡眠日誌),也進化到許許多多的App和穿戴裝置。…
  • 針對孩子的睡眠問題,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每個家庭也有都自己的解決方法。 而睡眠醫學領域裡,比較能被量化分析的,大概就屬 行為治療 了。 …
  • 關於褪黑激素的使用,在COVID疫情爆發之前就已經很多人討論,而新冠疫情更加劇兒童青少年失眠的發生率,進而造成歐美地區使用這個藥物的機率更大幅增加, …
  • 1. 四歲六個月大男童,過往沒有重大傷病史,懷孕和出生過程均正常;四歲之前的睡眠狀況沒明顯異常。來診時,由母親帶來,表示從四歲開始,晚上入睡後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