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褪黑激素使用注意大全(2025)
關於褪黑激素的使用,在COVID疫情爆發之前就已經很多人討論,而新冠疫情更加劇兒童青少年失眠的發生率,進而造成歐美地區使用這個藥物的機率更大幅增加, 所以美國睡眠醫學學會在2022年提出以下的建議
【兒童褪黑激素使用要小心】
- 褪黑激素應如同其他藥物一樣處理,並放在兒童觸及不到的地方。
- 在給兒童開始服用褪黑激素或任何補充劑之前,家長應該與兒科醫療專家討論此決定。許多睡眠問題可以通過改變作息、習慣或行為來更好地管理,而不是服用褪黑激素。
- 如果使用褪黑激素,醫療專家可以推薦適合的褪黑激素劑量和時機。家長應選擇帶有USP驗證標記的產品,以確保更安全的使用。
說明
- USP驗證標記表示該產品是在遵循良好製造規範(GMP)標準的設施中生產的。這些產品符合一些產品質量控制措施,包括標籤上所示的成份量,且不含有特定污染物的有害水平。然而,2022年在美國只有四種褪黑激素產品獲得了USP驗證標記,它們都含有3毫克或5毫克的褪黑激素
▍臺灣褪黑激素相關藥品
Agomelatine
- 用於成人憂鬱症治療: 使用在7-17歲的孩子的安全性是有第三期研究證明(2);除了幫助睡眠之外,因為也有針對血清素的作用,所以能幫助情緒調控。曾被用在注意力不集中與過動症候群(ADHD)、自閉症候群(ASD)的兒童。
Ramelteon
- 適用於治療入睡困難型失眠,日本曾報告過使用在3-25歲有睡眠障礙病人的效果分享(3). 也有用於7歲和18歲自閉兒童失眠的個案報告(4)。
Melatonin PR:
- 多數用於治療ADHD, 自閉症兒童的睡眠障礙。在特定劑量之下,最長可連續用2年,對於生長和內分泌系統無重大影響(5)。
- 臺灣目前可使用的藥物等級褪黑激素是自費藥物,而且限用在55歲以上失眠的成人。但是如同國外研究所示,在特殊需求的孩子身上在取得家長的同意之下,可以考慮使用(個案報告1)。
- 以下是2022年期刊Neuroscience and biobehvioral reviews關於melatonin曾使用哪些特殊兒童的整理
▍美國現況愈來愈多兒童使用,不是件好事?!
▍對象:2歲以上
- 自閉症候群(Autism)
- 天使症候群(Angelman syndrome)
- 蕾特氏症(Rett syndrome)
- 結節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
- 史密斯-馬吉利氏症候群疾病(Smith Magenis syndrome)
▍效果:加速入睡、延長總睡眠時間、改善行為
▍副作用
▍可以用多久?
▍使用時機點
▍發展正常兒童的使用
▍需要專科醫師評估身心狀況、改善睡眠習慣、配合行為治療
▍2歲以上才可使用
▍起始劑量:愈低愈好
- 1~3歲:0.5~1mg
- 學齡前兒童:1~2mg
- 學齡兒童:不要超過3mg
- 青少年:不要超過5mg
▍副作用
▍ 使用時間
使用1週後需評估效果,有效的話,才繼續使用,但總治療時間建議是3~4週即可。
▍2025年國際兒科睡眠協會(IPSA)對褪黑激素用於一般發展兒童的使用建議8
IPSA強調,褪黑激素應該僅在醫療提供者推薦和監督下使用。即使許多家長將褪黑激素視為「天然」且安全的物質,但仍應將其視為藥物處理。
▍何時考慮使用褪黑激素
-
全面評估優先:在考慮使用褪黑激素前,兒童應進行徹底的臨床睡眠評估,排除慢性失眠的其他原因(如其他睡眠障礙、醫療問題、精神健康問題、環境因素)
-
系統性睡眠評估:至少應包括詳細的睡眠史、目前睡眠時間表、睡眠潛伏期、夜間醒來情況、就寢前習慣(包括電子媒體使用)、睡眠環境等資訊。建議使用14天的睡眠日誌
-
行為介入優先:幾乎在所有情況下,行為方法應該既先於又伴隨褪黑激素使用建議。行為介入有強大的實證支持,應被視為TD兒童失眠的一線治療
-
年齡限制:除極少數例外,褪黑激素不應給予2歲以下的TD兒童,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大多數入睡和維持睡眠困難是由行為原因造成的
-
適應症範圍:褪黑激素不應用於慢性失眠障礙和晝夜節律睡眠-覺醒障礙以外的睡眠障礙,如夢遊和不安睡眠
-
不當使用警告:不應使用褪黑激素來「讓睡眠更好」,尤其是對沒有睡眠相關問題的兒童
▍如何使用褪黑激素
-
劑型選擇:即釋型褪黑激素僅應用於以睡眠起始延遲為特徵的慢性失眠障礙(入睡困難);而長效製劑(在某些國家可用)已被證明可減少夜間醒來
-
劑量建議:應從最低可能劑量(0.5毫克)開始,逐漸增加至最大劑量5毫克。劑量增加可在臨床指示下每週進行
- 嬰兒(0-2歲):不建議
- 幼兒(2-3歲):最高1mg
- 學齡前(4-5歲):最高2mg
- 學齡兒童(6-10歲):最高3mg
- 較大學齡兒童和青少年:最高5mg
-
用藥時間:通常在期望的就寢時間前30-60分鐘服用
▍安全考量
-
安全儲存:由於最近有報告顯示意外或無人監督的褪黑激素攝入導致嚴重不良事件,褪黑激素應安全儲存並放在兒童接觸不到的地方
-
容器要求:照顧者應被警告不要將褪黑激素轉移到非兒童安全容器中,特別是永遠不要將「軟糖」形式的褪黑激素與類似糖果食品混放
-
其他藥物審查:應定期詢問患者是否使用含有褪黑激素的非處方藥物(如夜間兒童咳嗽糖漿和放鬆助劑)
-
藥物交互作用:醫護人員應讓照顧者了解可能干擾褪黑激素代謝的物質(如三環抗憂鬱劑、口服避孕藥、咖啡因等抑制劑;或卡馬西平、吸菸等誘導劑)
-
產品選擇:在褪黑激素為處方藥的國家中,可假設這些配方受到嚴格的藥物標準監管;對於可非處方購買的國家,家庭應使用經所在國家標準組織正確驗證劑量的產品
-
長期使用限制:關於TD兒童長期使用褪黑激素的數據有限,因此應盡可能短時間使用。長期使用(即超過3-6個月)在絕大多數TD兒童中並無適應症
-
定期評估:為避免不適當的長期使用,應定期安排頻繁的後續評估,評估效果、副作用,並考慮定期藥物假期以評估持續需求
▉結論
參考資料
1.https://aasm.org/advocacy/position-statements/melatonin-use-in-children-and-adolescents-health-advisory/
2.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psy/article/PIIS2215-0366(21)00390-4/fulltext
3.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4313003/
4.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7069551/
5.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0132686/
6.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389945724001606
7.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431-024-05556-w
8.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389945725000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