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世界裡的行為治療分享
針對孩子的睡眠問題,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每個家庭也有都自己的解決方法。
而睡眠醫學領域裡,比較能被量化分析的,大概就屬行為治療了。
過去,行為治療往往都是個案數少的臨床研究,
也缺少將不同行為治療的方法拿來比較的研究。
但是2018年在The Journal of Pediatric (Impact factor: 3.667)上有學者解決了這兩個困難點,
發表了一篇個案數有652位兒童的研究,探討了4種常見的行為治療方法
調查對象
利用facebook 粉絲頁,給予問卷調查。
4種行為治療
第1種:Unmodified extinction:把孩子安全地放在床上之後,就離開房間,再也不進去看小孩。
第2種:Modified extinction:家長會每隔一段時間進房看孩子
第3種:Parental Presence:家長一直待在房間,但不安撫孩子。
第4種:Parental presence with support:家長待在房間,會安撫孩子
期刊結果
每一種方法的第一晚,不管有沒有安撫,都會哭地很久,平均會哭43分鐘。但是第一周之後,就會改善。
在4種方法之中,家長報告的滿意度和第一次就成功的比率
最高者:unmodified extinction。
最低者:parental presence with support
花多久時間成功
不管是採用4種方法哪一種,大部分都是需要花7天,但也有家長花超過28天的。
結論
這4種方法沒有優劣之別,只有適不適合自己的差別。例如對嬰幼兒哭聲耐受力的高低,可能就決定要採取哪一種方法。兒童睡眠專科醫師應該要能針對每個家庭的需求提出客製化的行為治療方法,而且可以適時地給予家長回饋和支持。
LINE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