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入睡的訓練方式( sleep training method)
在針對有睡眠問題的兒童,除了探討原因之外,藥物治療往往不是首選,反而透過適當的行為治療來幫助孩子自行入睡才是比較多學者專家建議的方法。
那麼有哪些方法呢?
練習的時間點-- 6個月大以上
之前的文章已經說明大概6個月大孩子才比較有可能自行睡過夜,此外睡眠發展在6個月左右也比較固定了,
所以理論上比較適合教導孩子自行入睡的時間點也大概是6個月大;
另一考量點是:這個時間點,因為大部分的孩子活動能力尚不足自行離開床上,也已經過了嬰兒猝死症(SIDS)的好發年齡;所以作"睡眠訓練" 的安全性比較高。
方法介紹:常見有以下三種
Cry-it-out method (CIO)
常被稱為洪水猛獸法,就是給孩子哭到睡著;也是百歲醫師中所提及的方式。最重要的注意事項為孩子安全,所以有專家建議應該要有錄影監視器。理論上是成效最快,但是缺點就是父母容易心軟而失敗。
- 可是這個方法已經不是很常被採用,我想是因為很少有父母可以完全不理會孩子的哭鬧。而且CIO的方式會不會造成日後孩子心理負擔,不得而知。因此我個人也不是很推薦CIO.
Ferber Method
屬於較多家長採用的方式。原則為逐漸延長間隔時間入房檢查孩子的狀況,不管入房之後孩子的反應如何,確定孩子的安全之後,就離開房間,下一次間隔時間到,再次入房檢查。
以下圖舉例,就是從3分鐘漸漸延長到15分鐘 。
Fading method:
又稱為Camping-out method,簡言之就是坐在孩子床邊,確定孩子看到你,然後家長又可以適時安撫,孩子睡著之後,就離開房間;隔天,坐的位置離嬰兒床遠一點,但是孩子還是看得家長;第三天,位置離得更遠,以此類推,家長已經到坐到門口,孩子還是能乖乖躺在床上,自己入眠,就是成功了。
說明
- 這幾個方法被提出來已經很久了, 所以孰優孰劣一直是爭論焦點。隨著科學的進步和年代的演進,Ferber Method的執行方式也一直被修正,延伸出各種睡眠訓練方式,例如
- 入房檢查時不與孩子互動變成可略安撫孩子。
- 間隔時間由一開始的10分鐘, 上限30分鐘, 變成 間隔時間3分鐘, 上限15分鐘。
- 剛開始訓練時孩子一定會反抗,比方說越哭越久,哭到吐等用來吸引家長注意的手段都可能出現。所以家長要有心理準備。
- 最適合孩子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 每個孩子的氣質不同 只有家長才知道甚麼方法適合孩子
- 睡眠安全很重要: 永遠以安全為第一考量
- 孩子的生理需求要被滿足: 餓肚子, 尿布濕, 太熱, 太吵等當然沒辦法入睡; 孩子生病也無法訓練。
- 訓練有彈性 但要有一致性:以Ferber Method為例,家長可以自行決定間隔時間(比如一開始就5分鐘,每次增加5分鐘),重點是不要時間還沒到就入房檢查。也不要間隔時間今天10分鐘, 明天5分鐘,後天7分鐘。
成效
根據2012年在兒科期科(Pediatrics)的326位孩子(分成有睡眠訓練和沒有睡眠訓練的兩組,實驗組173人)的研究發現至少追蹤5年後,Ferber Method 和Camping out method對孩子的心理發展無害。但這個研究也發現5年後由家長自己回報的睡眠問題並不會因小時候作過睡眠訓練而減少;意即睡眠訓練沒有長期的效益。
結論
不管您要採行何種方式, 請和家人討論過。此外孩子不是機器人, 睡眠訓練要有彈性且客製化.。睡眠訓練是拿來中短期幫助孩子和家長的生活品質,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睡眠問題。
參考資料:
1.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2966034
2. My child won't sleep
1.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2966034
2. My child won't sleep
LINE分享文章